非遗产业享誉粤北!韶关曲江由坪腐竹“捻”出人们好日子

最新信息

非遗产业享誉粤北!韶关曲江由坪腐竹“捻”出人们好日子
2024-01-21 20:34:00
数口铁锅加上一双巧手,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腐竹片,也“捻”出群众的幸福生活。
采用十八道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
  韶关曲江区白土镇由坪村腐竹制作技艺拥有数百年的历史渊源,采用十八道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原生态生产加工,而“捻”腐竹的制作技艺更是无法被现代生产技术所替代。2022年,由坪腐竹被列入曲江区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让其享誉粤北。
白土由坪腐竹
  近年来,白土镇深挖非遗资源,推动非遗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以白土由坪腐竹为代表的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金钥匙”。
  薪火相传!“小手艺”变大产业
  1月18日,在位于白土镇由坪村一家腐竹作坊里,年近半百的老手艺人朱结正在制作腐竹。只见他右手持不锈钢小铲,按顺时针沿铁锅四周轻轻一划,双手快速地轻贴锅里的腐竹,转动一刹那后便迅速“捻”起锅里一层薄薄的腐皮,往竹竿上一挂,一块散发着原豆浆的清香腐竹便大功告成了。“自然晾干之后,这一张张腐皮就能包装完工,销往各市场和商场,我也可以得到一笔收入。”朱结说。
  朱结有20多年腐竹制作经验。他告诉记者:“原汁原味的由坪腐竹,源于清朝传统手工家庭小作坊,有着悠久纯熟的生产历史。成品腐竹要经过泡豆、磨浆、煮浆、捻皮、晾干等多道手工,如今村民靠本事挣钱,改善家人生活,都感到很自豪。”
  近年来,按照建设非遗产业强镇发展定位,白土镇成立了腐竹专业合作社,非遗文化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传承人领办龙头企业、手艺人参与合作社、勤快人组建家庭工坊”的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依托新的发展模式,当地近百名群众从事腐竹加工、销售和流通工作。”白土镇相关负责人说。
  融合创新!老技艺绽放新魅力
  “传统腐竹以黄豆为主,近年来,合作社为开拓市场,研发出黑豆、红豆、绿豆等多品种腐竹。”朱结介绍,为适应市场发展,合作社坚持创新,除传统腐竹外,推出的各种腐竹,深受消费者欢迎。
  1月18日,在村民陈贤先的腐竹作坊,他将用山泉水浸泡后的黑豆从缸里捞出,重复着这十多道从祖辈流传下来的腐竹制作工序,其虽有传统手工腐竹制作经验,但面对新品种,他丝毫不敢疏忽大意……陈贤先做的腐竹口感细腻、豆香浓郁。他的腐竹从来不愁销路,每个月收入至少4000元。
  从传统单一的黄豆腐竹到出品多品种的腐竹,由坪村做好、做大、做强、做优了非遗产业,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的致富之路。
  走俏市场!非遗产业富村民
  由坪村原是省定贫困村,下辖8个自然村,19个村小组,共433户1774人,其中劳动力人口785人。自脱贫以来,该村积极探索“非遗+产业+就业”发展路径,建成非遗腐竹作坊30多家,传承“老手艺”,开辟“新门路”,带动百余人居家灵活就业。
  为壮大腐竹产业发展,由坪村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东风,遵循自愿的原则和“小作坊户自主整改、政府适当扶持”的原则,大力鼓励积极性高、条件成熟的专业户先期对小作坊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改造后的小作坊作为示范,带动其他农户的小作坊参加升级改造,再由相关部门验收后核发证照,确保升级改造的质量安全和效果。
  同时,推行“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将过去“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规模化、农民带动面广的双赢目标,从而使由坪村腐竹手工制作初具规模,在销售旺季生产腐竹的月产量达1500多公斤,全村仅腐竹产业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以前,由坪腐竹只在本地市场销售,让腐竹走出白土镇;如今,合作社通过“互联网+”,让腐竹产品销往大湾区及全国各地。不仅仅是腐竹,白土镇还将非遗月饼通过电商平台走俏市场、走向海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非遗产业享誉粤北!韶关曲江由坪腐竹“捻”出人们好日子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