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共商“健康湾区”高质量发展 加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对接

最新信息

粤港澳共商“健康湾区”高质量发展 加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对接
2023-11-13 19:42:00
粤港澳三地在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更进一步。
  11月10-1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广州进行。本届大会为“南沙方案”实施一周年后,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卫生健康合作领域大会。大会以“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优势,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优质的卫生健康保障。
  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现场对新冠疫情作出最新研判。钟南山表示,接下来的三个月,预测会有一个小小的新冠感染高峰,新发的变异株传染性可能还会很高,变化性却不大。但是它对疫苗逃逸作用有所增强。现在还是提倡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需要接种第二剂疫苗。
  此外,会议共达成60个合作项目,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人才培养、稀有血型库共享、罕见病救治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推动粤港澳三地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交流。
  湾区构建人才交流平台
  医疗事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医疗型人才。钟南山在会上表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竞争、人才竞争,因此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以及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国的科学素质教育应该以创新、使命感和人文三者结合,其中要以创新为核心。
  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袁玉宇表示,科技创新驱动需要建立完整的创新及人才生态。这个生态包括基础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不直接产生产业效益,需要转型为科技产业人才,或者实现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对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创新活力的城市,必然有一批创新型的大企业以及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拥有大量的产业创新人才。与此同时,创新企业家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链接,科技型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促进构建医疗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医疗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关慧敏表示, 目前正在推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首批以广东省为试点,旨在使香港与其他地区建立可持续机制,在医生、中医、护士、放射等不同临床医护专业进行优势互补,提升大湾区甚至跨区域的人才交流与培训,最终惠及患者。
  此外,关慧敏还分享了广纳环球人才与培训医疗专才经验。关慧敏表示,作为法定机构,香港医院管理局为香港市民提供公立医院及相关医疗服务,并为专科医生提供培训,一直以来致力招聘本地及非本地培训的医疗人才。过去几年特区政府修订法例,增加途径给予非本地培训医生到港执业:2018年将有限度注册执业年期从一年延长至三年,2021年开辟了新途径即以特别注册途径到港执业;2023年则出台优化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招聘准则及流程。关慧敏介绍,除这些外,还有一周至一个月的“短期体验”、几个月至一两年的“中期交流”、每3年续期的“长期服务”等方式,以广纳环球人才为患者服务。
  促进区域医疗事业合作协调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愈发紧密,湾区积极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对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也在会上表示,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做到了大数据对接,医疗资源共享。期望未来立足健康湾区,进一步在推进制度规则衔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三地要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上共建共享,在跨境诊疗上深化合作,要加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领域合作。
  而在传染疾病方面,粤港澳积极构建传染信息通报、交流机制。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表示,澳门与香港、广东往来密切,因此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上的跨境合作尤为重要。目前,三地已经建立起传染病信息通报机制,以“常态时定期通报+突发跨地域传染病疫情时紧急通报”的形式互通有无。另外,广东、香港人口基数大,在对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上都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也因此为澳门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培训机会,如亲身参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对三地交流非常有帮助。
  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进医疗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伯明翰大学教授郑家强表示,针对老龄化社会慢性疾病和多病共存发病率高的背景下,运用好体检和相关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助力可持续卫生体系。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伯明翰大学合作,在该院南沙院区筹备建设大湾区老年健康国际研究院,多学科参与,涵盖基础、临床人群和公共卫生研究,重视成果转化和创新。
  推动湾区医疗信息化发展
  湾区医疗高质量发展需要数据的有效流通。香港特别行政区医院管理局资讯科技主管蔡阳表示,香港公立医院由香港特区医院管理局统一管理,特色是集中化管控和集中化信息管理,使用统一系统、数据库和考核标准。由于采用规模化标准化产品,可以实现快速落地,在运维方面节省大量资源,目前内地一些公立医院国际院区、民营医疗集团对港式管理表示感兴趣,希望运用信息化支撑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医疗大数据库能够提高疾病临床的诊治与服务的效果。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表示,“以肾脏病为例,目前已经构建了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库,里面囊括了34家三甲医院、1250万例患者的全息医疗数据,采取数据去隐私、保障安全性、准确性处理后,分级开放数据使用权,按贡献者受益原则实行共享。”这一大数据库,国内医疗机构立足13万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临床数据,通过AI深度学习,建立了AKI院内死亡和透析的动态预测模型,有效进行了风险提醒。
  在大数据库基础上,可以在对疾病的流行规律进行研究探索,也可以推动建立预测模型,推动疾病早诊早治。
  为推进健康湾区发展,信息化医疗的构建势在必行。蔡阳建议,广东和香港在医院信息化体系建设上加深联系,可以考虑借鉴香港特色,组建医疗信息化“航母”,将好的医疗政策通过信息化驱动前线医护落地实施,同时在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合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粤港澳共商“健康湾区”高质量发展 加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对接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