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市场长期向好 中概股回港潮将持续——专访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

最新信息

香港IPO市场长期向好 中概股回港潮将持续——专访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
2022-09-17 00:05:00
今年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曾经活跃的香港IPO市场明显降温,在数量和募资额上较去年同期都下降明显,新股也频频破发。与此同时,港股市场还面临着区域内其他交易所的竞争、中概股加速回港等一系列的挑战,其未来的发展也引发业内诸多关注。
  近日,《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瑞银全球投行部副主席、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John Lee)。在全球投资银行业务普遍面临挑战之时,李镇国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他表示,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十分积极,故基本面受此影响的港股市场尽管目前估值较低,但增长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也将是非常正面、积极的。
  李镇国先生于2017年3月加入瑞银,目前负责大中华地区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并购及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业务。他拥有超过25年的投行经验,参与过亚洲各地多种产品领域的项目。在加入瑞银之前,他在美银美林工作了20年(1996-2016)。1994-1996年,他在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s.)亚洲有限公司工作了两年。他持有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主修金融与房地产。
  瑞银集团成立于1862年,且在1985年就已开始为中国公司提供企业融资服务,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我国首家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其旗下投资银行业务平台瑞银证券成立于2006年,开启了外资机构直接参股中国全牌照证券公司的先河。在中国投资银行业界,瑞银在外资投行中的排名一直稳居前列。
  香港新股市场长期向好 看好消费、新能源
  据数据统计,恒生指数在过去半年的最大回撤达到25.8%,创下疫情以来的新低。同时,香港IPO市场受到波及,上市数量和募资额大幅缩减。
  根据德勤中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按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融资金额计算,今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市场融资总额同比下滑81%至547亿港元,新股数量下滑36%至47只,位于全球新股融资排名榜的第四位。以半年计算,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数量为2013年以来同期低位;募资额则为2012年以来同期低位。
  “去年不仅香港,全球范围来看IPO市场都十分火热,因此今年的回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李镇国说。
  李镇国分析称,香港新股市场的降温是追随了环球新股市场的跌势,而导致环球新股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有俄乌持续冲突导致的供应链以及大宗商品危机、美联储正式开启激进加息和缩表,以及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博弈造成的担忧。此外,内地疫情反复也对香港新股市场的融资热情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最糟糕的时候似乎已经过去。自今年7月以来,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数据显示,7月份共有16家企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中包括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40倍的玄武云和微创脑科学,以及创下募资额达134亿港元的天齐锂业。此外,7月也是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上市新股最多的月份。
  8月25日,中国中免正式赴港上市,融资净额约为158.92亿港元,成为年内香港市场最大规模的IPO,也为香港新股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此外,中免也是国有企业中,A股至H股上市折让率最低的企业之一。而瑞银则是中免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以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中免的成功上市和良好表现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表明优质消费标的对资金的吸引力,更说明了疫后时代与复苏相关的企业仍然有增长和融资潜力,”李镇国说。
  穿越近期的波动市况长远来看,李镇国看好以下两个板块方向的机会。一是疫后复苏相关的消费品(consumption things)板块,例如体育用品、饮料、食品等;二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板块,包括公共基建、新能源产业链等。
  此外,李镇国依旧看好香港新股市场的潜力。“我个人认为尽管目前香港IPO市场比较疲弱,但等到疫情过后,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反弹势头会非常好,这对日后香港IPO市场有一定帮助,”李镇国说道。
  除传统IPO之外,港交所也于今年年初刚施行了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制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3家SPAC公司递表,且已有4家成功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鉴于今年全球新股市场表现欠佳,且美国市场SPAC监管加码,在如此大环境下,香港市场SPAC目前的进度是可以接受的,”李镇国说。他还表示,长远来看,SPAC作为“新兴”融资产品,具有市场性,也为有一些成长性的、具有上市需求的小市值公司提供更多一项选择。
  “香港的SPAC监管制度比美国的更全面,这一方面也是走在美国之前的,”李镇国说。他举例道,相比于美国的SPAC制度,香港的SPAC制度严格限制了散户参与,仅对专业投资者开放,如此“高门槛”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但他也指出,正是由于散户无法参与港股SPAC交易,使得SPAC后续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受到一定限制。
  中概股回港趋势将持续
  近期,随着中美监管机构在审计方面谈判的相关进展,“中概股回港”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港交所数据,今年截至8月底,相继已有26家中概股公司借助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或双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方式顺利抵“港”。
  事实上,自2018年港交所逐步推行了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例如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时明确海外发行人在香港申请二次上市制度后,便有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选择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但在交易机制设计上,大多以美国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挂牌多采用“二次上市”模式。
  2022年1月,港交所进一步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降低了二次上市门槛,为二次上市公司提供了上市地位变更的相应指引,同时明确双重主要上市相关规则和要求,拓宽双重主要上市接纳度。
  近期以来,双重主要上市正在成为中概股回港的“新主流”模式,知乎、贝壳、小鹏、理想等9家中概股公司目前都已实现了在美国和香港双重主要上市,更有例如流通市值超2万亿港元的龙头阿里巴巴等也公布了相关在港双重主要上市的计划。
  李镇国认为,中概股回港上市,特别是回港做双重主要上市的趋势,未来将会持续。
  “从企业角度出发,在多个交易所平台上市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和平台。而在港做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未来可被纳入沪深港通,更有利于来自中国境内资金的注入和支持,长远来看,对这些企业吸引所针对的投资群并与他们互动都有一定的巩固和帮助作用,”李镇国说。
  李镇国强调,由于香港相应的上市法规较美国来说更为严谨,因此部分中概股企业对回港上市仍处在观望中,但他预计,未来几年能够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仍旧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回港上市。
  李镇国还透露道,中概股两地上市,及中国企业赴境外多交易所平台上市等相关业务是瑞银投行部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瑞银也一直配备了一支专业、庞大的上市团队以支持相关业务。
  根据此前举行的瑞银投资银行媒体电话会上披露的信息显示,2022年截至9月初,瑞银在香港共完成17单融资项目,市场占有率(按照交易规模)接近15%,其中包括中国中免接近24亿美元IPO、青岛啤酒5.3亿美元大宗配售等项目。此外,瑞银也参与了多个中概股“回港”的项目,例如作为联席保荐人协助名创优品二次赴港上市等。
  李镇国还表示,全球范围内,香港的金融市场地位都是非常独特的。他指出,香港的独特性体现在,其一,地理上,由于背靠大陆,香港的投资者群体对于中国以及亚洲市场相对较为了解,因此香港向来是中国诸多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首选平台;其二,制度上,建立在沪深港通基础上的互联互通资金往来渠道使得更多的内地资金能够南下参与港股交易,为港股市场注入更大活力;其三,监管环境上,香港金融市场拥有独立且完整的法规和管制,以此更能够吸引国际投资者,其流动性也是远超新加坡等区域内其他主要金融市场的。
  中资企业境外上市未来可期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积极关注和探索更多适宜的资本市场作为目标上市地。
  今年以来,在国内及部分境外上市地政策的双重鼓励之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境外融资,并选择美股、港股市场之外的其他海外资本市场,例如欧洲。从“沪伦通”到“中欧通”,至今已有四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瑞交所,而随着发行量越来越多,“中欧通”下的GDR(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全球存托凭证)也会成为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境外融资的重要融资通道。
  对于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选择赴海外发行GDR等方式融资这一现象,李镇国认为对企业和对境外投资者都有益处,而这也是GDR这一方式逐渐“热门”的最主要助推力之一。李镇国表示,对企业来说,境外发行GDR能够引入更多国际战略投资者,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也能够获得直接投资A股相应标的的机会,以完善和多样化其投资组合(portfolio)。
  对于部分业内人士担心的多地交易所竞争会削弱港交所对企业融资的吸引力,李镇国则强调,GDR不会取代其他上市融资渠道,而是为A股上市企业在全球不同资本市场提供了额外的融资选择。
  “对整体大市场而言,我认为各交易所平台的竞争是有益的,能够促使这个‘饼’做得更大,是一件好事,”李镇国说。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瑞银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新股融资方面的交易规模排名第一。李镇国也对记者表示,与本土中资券商不同的是,瑞银作为外资券商拥有全球性的平台和团队,例如在投行业务领域,瑞银拥有跨境业务的能力,且能将集团在境外与中国境内的不同平台资源整合,以此充分发挥境内外均沾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
  除了拥有卓著的跨境业务整合能力外,瑞银在企业ESG可持续投资方面也做了全面布局。李镇国表示,ESG可持续投资是瑞银的核心策略之一,瑞银也拥有独立的ESG顾问团队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资产管理建议。
  资料显示,财富管理方面,瑞银集团是全球首家向财富管理客户建议以可持续投资作为投资首选的大型金融机构。自 2021 年以来,瑞银已牵头为中国公司提供21项可持续股权融资服务,为客户筹集超过230亿美元的可持续融资交易。而在债务融资市场(Debt Capital Markets,DCM),瑞银在大中华区为26家客户牵头发行了45只绿色债券,总交易额达204亿美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香港IPO市场长期向好 中概股回港潮将持续——专访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